在学校里,老师常常教孩子们要谦让、友爱他人,但是一回到家里,一部分家长却给出和老师截然相反的“教导”:太老实了会吃亏、受欺负时要打回去……这种“逆向教育”往往让老师们非常头疼。神尔科技的早教专家吴金林认为,幼儿教育是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家长的“逆向教育”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性格的两面性,对孩子的人格塑造非常不利。
家长对孩子的“逆向教育”,大多源于家长对孩子的爱,殊不知,不当的爱也会成为伤害。
案例一:过分的爱
孩子上学迟到 家长护短
南山区某幼儿园的李老师回忆道,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小朋友上学迟到了半个多小时,老师还没有开口,妈妈就抢先对孩子说“你看你晚上没有睡好,眼睛都红红的,迟到一会儿没关系。” 对于这件事,李老师感到很费解:“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很重要的,孩子上学迟到了,家长应该提醒孩子这是不对的,以后要早一点到,怎么能对孩子说迟到没关系呢。”李老师表示,家长这种过分的爱,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案例二:偏执的爱
家里乖孩子 学校小霸王
有些家长偏执地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总是对的,而错的都是别人,这样只会导致孩子形成“双重人格”。 从事幼教行业多年的张老师和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件事:班上有一个叫玲玲的女孩子,平时攻击倾向就比较重,有一次,她对班上的一个同学动手,同学躲过之后“回击”了她一下。谁知,玲玲的妈妈第二天就跑到学校,对和玲玲“打架”的同学吼道,“我家玲玲可乖了,肯定是你先打她的,下次你再敢欺负她,我打死你。” 张老师说,玲玲从此进一步陷入了“两面性”的怪圈——在家里乖得像小绵羊一样,在学校表现得像个小霸王。对此,张老师无奈地表示,“其实玲玲平时在学校一直都很调皮,老师想请她的家长配合一起矫正,但是她妈妈坚信自己的女儿很乖,这种教育只会使孩子养成骄横的性格。”
专家观点
神尔科技的早教专家吴金林老师认为,杜绝“逆向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家长方面,吴老师指出,家长要从孩子出生时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分享与谦让精神。在学校方面,老师应该积极和家长沟通,与家长分享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避免出现“逆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