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徐顺凯 通讯员 姚雨洁)近日,一起困扰了杨老汉和邻居四年的纠纷,在湟中县人民法院李家山人民法庭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顺利执结。原告杨老汉和儿子一纸诉状将与自己毗邻而居的王某告上法庭,昔日的邻居何以对簿公堂?这一切还得从四年前的一份协议说起。 2009年,与杨老汉家一墙之隔的王某因改造危房修建新房屋,需要占用杨老汉家的地,在村干部的主持下,双方经过协商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协议约定王某可以占用杨家部分宅基地,但必须承修两宅间的分心墙。几个月过去了,眼看着王某将房子建好了,但对分心墙修建一事王某却只字不提。杨老汉的老伴坐不住了,就去找王某询问此事,谁料两人因此发生口角,以至于相互厮打,这下两家的怨恨升级了,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闹得两家人鸡犬不宁。
一晃四年过去了,两家的矛盾越积越深。万般无奈之下,杨老汉和儿子来到了李家山人民法庭,一纸诉状将王某告上了法庭。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李家山法庭的法官们来到杨老汉家耐心细致地做现场调解工作。经调解,当场达成协议。办案人员趁热打铁,丈量、拉线、定桩,督促王某尽快修建。一个月后,当法官们再次来到两家回访时,惊喜地发现让两家人积怨已久的导火索——分心墙已经建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