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彩英)最近一段时间,多位市民向记者反映称,家里经常有推销人员敲门推销产品,而且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令人质疑。 85岁的车奶奶住在城北区小桥某小区内,她告诉记者,前几日一个男子敲开了她家的门,来推销他手中的“饮料”。在车奶奶强硬谢绝下,该男子扒住门迟迟不肯离去,还将自己推销的“饮料”放在车奶奶鼻前,让车奶奶闻“饮料”的香气,车奶奶见状将男子推出门槛,随即立刻关上了门。
车奶奶的儿子刘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周围因此上当受骗的人太多了,上半年小区内的一个大姐就因为闻了上门推销的香皂而被其香味麻痹,结果家里的3000块钱以及自己的金银首饰都被盗走了。现在大多数家庭白天只有老人在家,这些推销人员正是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忽悠人、谋害人,想想都觉得后怕!”
由于缺乏约束性,消费者往往陷入上门推销产品质量劣质、服务虚假的陷阱。有些不法分子还假借推销趁机实施入室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去隐患。
消协人士提醒广大市民,目前许多家中白天只有孩子或老人,有些孩子和老人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家人一定要提醒他们正确识别上门推销行为,对上门服务者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的人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