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雅琳
一颗小蚕豆,如果摘下来就卖到当地农贸市场,能卖多少钱?如果有出产于“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与国际市场上最好品种的标签,行销于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区后,能卖到多少钱?如果变身真空包装,成为拥有世界上第二个有加工“煮豆儿”即食食品专利技术后,它又能卖到多少钱?在采访青海源兴工贸有限公司后,记者才知道,提高技术含量、找准市场方向、建立完善产业链条之后,青海蚕豆蕴藏着的商机无限。
青海的蚕豆,以其籽粒大而饱满、颜色乳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早早出口海外。但长期以来,蚕豆的销售总是由农民卖给中间商,然后被拉到外地,委托其他厂家加工。同时,也出现了国内一些公司以低成本、低品质的外省蚕豆冒充青海蚕豆,销往国外,这直接影响了青海蚕豆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而且长期以来,在蚕豆生产、收购、加工的产业链上,青海企业一直处在产业链最低端,并不能真正掌握市场。
这些,让赵永贵看到了商机。2005年,他一手创立青海源兴工贸有限公司,并利用自己对本土的熟悉、对外贸易的经验,搭起了青海蚕豆走向国外市场的桥梁。
从2005年起,青海源兴工贸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建设出口蚕豆种植基地。2006年,在全国农产品出口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青海蚕豆出口“逆市飞扬”,成为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一匹“黑马”。2009年,“赵”牌申请注册商标。2010年7月,“赵”牌商标在日本成功注册,实现了青海农产品在国际商标上零的突破,源兴也成为国际上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原料供货商。
现在,青海源兴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赵”牌蚕豆,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较有知名度的品牌商品。它所形成的种植、收购、加工、出口的产业链条,使得省内两万多户农民从中受益,2011年户均增收45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