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小言 通讯员 张源津)为了让湟水河更加清亮灵动,被世人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建设进入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记者从环保部门获悉,我市拟建设宁湖湿地项目,通过人工湿地这个“净水器”,进一步降解和净化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水,使小峡桥断面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湿地在蓄洪、防治旱涝灾害、涵养水分、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尤其在水源地附近的湿地更具有“净水器”的作用。西宁的湿地类型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将要建设的宁湖湿地属人工湿地。
目前,已在运行的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排水口距离国家环保部门设置的小峡桥水质监测站不到5公里,虽然污水厂排出的水达到国家标准,但从污水厂排水口到入河处的流程较短,水体得不到充分自净。宁湖湿地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达9000万元,将利用宁湖南北两处淤积滩地和宁湖水面建设潜流人工湿地14.53公顷,表流湿地6公顷,优化配置水生植物,栽植多种“吸污植物”,通过芦苇和茭白等植物根茎的吸污纳污能力,对处理厂排出的水再进行深度处理。湿地还将与河岸构成景观带,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均已完成。
|
|